產品中心Product
案例新聞Case
全國熱線400-613-8693
中國物流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趨勢
來源:雅上篷房發布日期:2019-01-11 17:35:00瀏覽:-|
加入收藏
未來十至二十年,是中國物流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是優化升級、競爭力提升和企業大規模走出去的重要時期。
(一)經濟規模與貿易擴張、結構轉換與升級給物流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
中國未來一、二十年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由此將成為物流需求增量和物流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未來一、二十年,中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工業化推進過程中工業體系仍將有較大發展,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規模運輸方式和物流需求仍將旺盛。同時,產業結構將從“二、三、一”進入到“三、二、一”階段,服務業和工業一道共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的變化和逐步升級,生產方式的變化,將帶來“短、小、輕、薄”商品以及小批量、多頻次、靈活多變的物流需求快速增加。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貿易巨人,中國與主要經濟體、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會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物流規模會有更大擴張。中國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國家,中產階級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廣大居民消費的水平、心理、方式和結構的變化,要求物流發展更加注重服務質量、效率、品牌、特色、個性和體驗,基于更高時間和空間價值的物流需求會越來越大。初步估計,2020、2030年電子商務產生的日快遞量將分別突破1億件和2億件。向工業化后期邁進將使綜合物流成為時代潮流。
(二)新型城市化、區域一體化及區域增長新格局對物流空間分布、效率、獲得性等提出更高要求
中國正經歷著規模宏大的城市化,推動著物流活動集中于城市群、城市帶、大中小城市和城際間,不斷增加的物流量、機動車量以及能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和道路安全等問題,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內、城際間物流效率,構建符合“以人為本、城鄉統籌、大中小城市相協調”的新型城市化要求,建設功能強大、高效集約的城市物流和配送體系。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以及一體化要求將加快區域物流一體化,構建有利于東中西協調發展的物流服務體系。中西部區域增長新格局,要求中西部加快物流業發展,改變物流業長期制約中西部地區發展的狀況。未來網絡零售市場除了在沿海發達地區、一二線市場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外,還將呈現出由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逐漸滲透,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及縣域滲透的趨勢。隨著網絡零售市場的渠道下沉,三四線城市、縣鄉鎮、農村電子商務將發展迅猛,將對農村和三四線城市及縣鄉鎮的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提出更大更高的需求。
(三)全球化縱深發展和開放新格局推動物流市場深刻調整
全球化推動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和相互作用日益加深,要求中國與世界各國間有更好的交通運輸、物流、通信、信息等基礎設施連接。中國除與發達經濟體繼續保持密切經貿往來外,與新興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將會成為新的亮點,貿易格局的變化將帶動國際物流活動此消彼長。中長期看,中國國際貿易仍將有穩健增長,帶動中國國際物流繼續較快發展,尤其是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會有更快發展。
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物流市場朝著更高層次的競爭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中國物流業走向世界、中國連接世界帶來巨大機遇。更加開放和不斷升級的物流市場將使以價格作為主要競爭手段的狀況有所改變,服務、品牌、創新、社會責任等非價格競爭方式將會得到加強,專業性國際物流企業和基于專業化基礎上的綜合性國際物流企業將會得到更大發展??鐕锪髌髽I將深度滲透中國的傳統物流領域。激烈競爭的物流市場將推動物流領域的兼并重組持續發生,各種形式的物流聯盟不斷涌現,預計會出現超大規??鐕锪髌髽I集團或聯盟,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由于國際經濟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隨著中國物流企業走向世界進程的加快,國際貿易摩擦和各種形式的壁壘有可能增加。在全球化縱深發展的同時,中國周邊與全球地緣政治形勢依然十分復雜,物流與供應鏈安全將受到貿易保護主義、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分裂主義等方面的挑戰。
(四)新技術突破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物流業升級
交通運輸、物流、先進制造、信息網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領域在孕育新的技術突破,高速鐵路、大型高速船舶、綠色航空、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智能交通、智能倉儲、智能分揀、新材料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物聯網、下一代信息網絡、現代管理、計算科學等將在物流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互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將與物流業深度融合,這些都對物流業升級帶來重大促進作用。未來,物流技術創新將顯著反映出安全、快速、便利、大型化、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人性化、精細化、綠色化和節能化等時代性特點。
(五)可持續發展和要素成本上升等驅動物流發展轉型
未來一、二十年,中國物流能源消耗仍處于快速增長期,對液體燃料需求將大幅增加。由于物流企業運營所需的能源、勞動力、土地價格持續上漲,加之服務價格偏低、融資環境不佳等影響,依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的傳統物流運作模式將難以為繼,面臨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持續發展的轉型要求。另外,安全意識將更加深入人心,政府、企業和消費者會更加重視物流安全,確保運輸安全、倉儲安全、裝卸安全、快遞安全、配送安全、加工安全、信息安全、社會安全、環境安全和國家安全。
(六)供應鏈將會加快發展
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有利于加速產業融合,深化社會分工,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水平;有利于加強從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的有效對接,降低企業經營和交易成本,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和產業轉型升級;也有利于交通物流企業更深更廣地融入全球供給體系,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全新動能。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部署供應鏈發展有關工作;十九大報告中又重點指出,要在現代供應鏈領域培育新增長點。中國物流業將加快向現代供應鏈發展的步伐。
(七)應急和民生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中國自然環境和氣候復雜多樣,自然生態災害嚴重。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各類突發性事故發生概率將會加大,加之全社會安全意識不斷提高,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十分迫切。三農問題、醫藥衛生、社會救助、生活用品服務、郵政普遍服務、可追溯食品供應鏈管理等要求加快發展服務于民、方便于民、受益于民的民生物流。